网站地图 | 加入收藏
您现在的位置:首页 >> 文化

看得懂的学术通识书搭建亲近经典的桥梁

来源:网络    发布时间:2022-12-06 17:09  阅读量:9746   

余、陈、等学者推荐十本“大家的小人书”,了解学术通书,搭建接近经典的桥梁。

“目前经典的通识教育著作越来越多,上海聚珍的‘中华经典通识教育’系列就是突出代表。其核心是一流思想的通俗表达,让普通人也能理解,让高端学术容易被大众接受,放入前沿思想——如果不融入一线学术成果,作为通识教育作品就不合格。”日前,复旦大学教授陈思和在中华书局2022上海聚珍优秀图书评选会上,展望了行业内更多的“大家的小书”。

上海高校学者、文化界评选出年度十大图书,包括旨在向公众阐释传统文化的第一辑《国学通论》,古画等大众读物,《阳明学十讲》、《土山湾画馆人物》,以及《看敦煌四十天》等引导读者用烟火走近历史文化的书籍。

将学术出版与大众普及相结合,阅读成为“愉快的阅读”

中华书局起源于上海。上海聚珍公司作为其分公司,十年来推出了一批既有学术特色又有大众人气的优秀图书,为读者搭建了一座亲近经典的桥梁。

如《中国古典文学通论》第一辑由陈寅恪主编,张国刚、郭永兵、陈寅恪、朱洪波、单战等撰写。“陈寅恪研究《庄子》多年,郭永兵的《老子通论》融入了最新的学术动态,尤其是通俗读物与出土文献的对比,让人感到耳目一新。”复旦大学教授陈说。

《古人的生活世界》和《食色中的传统》结合内容的特殊性,推出彩色图文版后,读者反响热烈。在一些新的课题有了市场反馈之后,按照一个成功的时间点组建图书部和图书组,有助于精品图书部的品牌建设。"资深出版人徐军表示,上海聚珍非常重视选题的文化性和学术性,探索严肃学术成果的趣味转化。《中国印刷史新论》、《谭栖祥历史地理十讲》、《古代绘画》、《阳明学十讲》等学术原著满足了大众和部分专业读者的针对性阅读需求。

出版者陈认为,选题的原创性和图书的编辑力是上海聚珍的特色,强调“守正创新”,以原创守正,以编辑力创新,对业内同行颇有启发。这也有助于让“阅读”变得愉快。如《世说新语·三十六策》作者董,继承了韦克曼老师一贯的“宜喜不宜远”的历史写作风格,将《世说新语》中事件复杂、人物跳跃的短章进行重组,形成更贴近生活的主题。于赓哲的《从疾病到人心——中世纪医学社会史再探》通过对国内外史料的认真梳理,探讨了传统社会中疾病与人心、医疗与社会的关系,给人以启迪。

立足上海,深挖学术资源,打造紧密的图书品牌。

据上海师范大学余教授介绍,中国聚珍立足上海,关注上海,不断挖掘上海的学术资源。如上海市徐汇区文物局主编张炜、张晓根据土山湾绘画馆、上海韬奋纪念馆的人物编撰《生活书店会议纪要》,均以上海本地藏书或学术研究为基础,体现了植根上海的中华书局的中国特色。

“致力于传统文化的现代表达,《看敦煌四十天》不同于很多关于敦煌的书。书中有体验式的东西,引起读者的共鸣。与简单地罗列让人觉得没什么的知识相比,这是开拓性的。”巴金故居常务副馆长周立民表示,就中华书局的格局而言,其成立上海聚珍的意义在于改变或填补了中华书局“二十四史”的单一面貌,形成了可接触的图书品种,促进了学术出版与公众的沟通,进一步巩固了上海学术界的力量。

如葛、孟钢主编的《谭栖祥历史地理十讲》,扩大了谭栖祥历史地理理论在普通读者中的影响。邹振环的《世界的想象——西学东渐与明清中国地理文献》关注了自大航海以来,西方传教士在中国带来的各种地理知识和动植物知识的传播与反应。它以一个小切口关系到中国与世界交通的宏大问题,为整理《海国图册》、《瀛寰传奇》等地理著作显示了深厚的学术功底。《生活书店》会议纪要从学术积累的角度陆续出版,今年全部印出。华东师范大学陈子善教授评价说,今年的参评图书涉及领域广泛,从古代经典、现代文化、出版史到医学等。,人文历史的普及做得扎实,擦亮了聚珍的品牌认知度。

免责声明:该文章系本站转载,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。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、消费建议,仅供读者参考。

为您推荐

热门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