网站地图 | 加入收藏
您现在的位置:首页 >> 文化

打造高质量文旅场景切忌过度“打包”

来源:网络    发布时间:2022-12-02 15:50  阅读量:15268   

□龚

“那个地方叫平桥村,是一个很偏僻的村子,靠海,靠近河边;有不到30户人家,都是种田捕鱼的……”1922年10月的深秋,鲁迅先生用非常抒情的语言写下了他对外婆家的印象。真正的“鲁迅外婆家”在绍兴市越城区安桥头村。一般认为,社戏中的平桥村是安桥头村的缩影。现实中,一百年后的《鲁迅外婆家》已经被当地官方视为文化IP。前不久,继“鲁迅外婆家”被列入文化旅游景区开发后,绍兴越城区在社戏出版百年之际,又计划将皇甫庄村列入专项水上旅游规划,以“串联鲁迅外婆家和鲁迅舅舅家”。还将引导和鼓励地方发展小龙虾捕捞、罗汉豆采摘项目,重点打造“水社戏剧节”、“祈福文化节”等乡村旅游节。(综合本报、新京报等相关报道)

名人是珍贵的历史文化资源。在文旅场景的打造上,打一打名人牌,挖一个名人效应,无可厚非。其实“鲁迅奶奶家”的房子是清代建筑,是当地重点文保单位,值得一去。通过系统推广文化旅游,与鲁迅故居互动,将古村镇开发成景区,对保护古村镇和文化遗产有好处,不失为一种创新和探索。

但这种做法也引来了一些担忧:一是普遍认为,纪念鲁迅,开发鲁迅文学资源,要守住底线。第二,名人故里、居所的文化旅游开发要避免“包装”和“扬名”。

这些担忧并非空穴来风。近年来,在一些地方的文化旅游融合发展中,不时出现一些怪现象——热衷于搞流量、摊大饼、吸引眼球,“一哄而上”、“眉毛胡子一把抓”,噱头总是大于实质。比如前几年某地建了一个名为“冯晓跳崖”的旅游景点,开发了蹦极体验项目...这类东西真的很吸引眼球。

历史长河中,流淌着名人的足迹。很多时候,名人和一些地方的联系,并不具备一个名人职业生涯的“代表性”。依托名人、名家资源打造文旅场景,没有扎实的创作论证,势必走向“戏说”和“诋毁”。

名人历史悠久。用文化旅游产业带动发展,整合各地分散的资源,整体开发文化旅游系列,当然是一个好的初衷,但具体来说,还是要找到一个更合理的支点,使之合乎逻辑——无论是还原旧景,还是提供沉浸式体验,都要有充分的逻辑支撑,进行充分的论证和严谨的实施,用巧妙的设计和优质的服务,让这一切合理、自然、丰富。否则可能会名存实亡。

而世俗的事情轮流,古代,现代,来回。尊重名人,关心爱护。

文化名片和旅游体验相辅相成。名人资源的开发是一把双刃剑。好的发展会给会泽的子孙后代添彩添香。反之,重营销轻实质,必然导致信任危机。所以,打造“鲁迅外婆家”这个文化IP,未必是一件坏事。关键在于利用好名家的资源和影响力,赋予质朴的田园风光以隽永的意义。相信天地之间有杆秤,市场肯定会做出自己的选择,是好是坏。游客的口碑将是质量最终检验的“试金石”。

免责声明:该文章系本站转载,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。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、消费建议,仅供读者参考。

为您推荐

热门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