来源:新浪 发布时间:2023-10-07 18:20 阅读量:16245
这个“超级黄金周”,铁路运输迎来多个“历史新高”。
10月7日,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有限公司发布数据显示,2023年中秋、国庆黄金周假期期间,长三角铁路9月29日至10月6日,8天共计发送旅客超2770万人次,日均发送旅客近350万人次,创历年国庆黄金周假期新高,客流量占全国近五分之一。
国铁集团郑州局累计发送旅客600.5万人次,较2019年同比增长35.2%。其中,10月6日发送旅客87.1万人次,再次刷新该集团公司单日发送客流历史纪录。
而从全国来看,9月29日,全国铁路发送旅客量突破历史纪录,达2009.8万人次,单日旅客发送量也创历史新高。
值得注意的是,为了保障旅客的回程运力充足,铁路部门从内部管理到服务旅客都做出了相应的调整措施。
“各地铁路部门积极应对返程客流高峰,统筹运用高铁和普速线路,兼顾长途和短途旅客出行需求,充分挖掘运输潜力,千方百计增加运力投放,最大限度满足旅客群众出行需求。”国铁集团相关负责人对《华夏时报》记者介绍。
铁路是国民经济发展的“大动脉”,相较于五一小长假,此次“超级黄金周”的“人气”“热度”更是成倍增长,出行人次大幅增加,映射出中国经济发展的旺盛活力。
按照计划,铁路黄金周运输为期12天,将于10月8日正式结束。当前,铁路客流仍在高位。
各出奇招保回程
10月6日,中秋国庆长假最后一天,铁路迎来返程客流最高峰。
《华夏时报》记者从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获悉,当天,全国铁路预计发送旅客1880万人次,开行旅客列车12571列,其中加开列车1852列。这是全国铁路连续9天单日旅客发送量超1600万人次。
据了解,为了保障旅客的回程之路无忧,18个路局集团各出奇招。
上述国铁集团负责人介绍,在东部地区,上海局集团公司加开长三角往返南昌、厦门、长沙、武汉、郑州、西安等地长途旅客列车及管内旅客列车451列,重联动车组列车258列,加挂普速旅客列车车辆140辆;广州局集团公司加开动车组列车367列、普速旅客列车66列。
在中部地区,太原局集团公司加开旅客列车79列,其中夜间高铁17列,重联动车组列车47列,增加始发座席7.1万个;郑州局集团公司加开发往北京、上海、杭州、洛阳、新乡、商丘等方向临时旅客列车99列;武汉局集团公司加开旅客列车204列,对武汉至青岛、上海、杭州、温州等方向36列动车组列车重联运行。
在西部地区,西安局集团公司加开北京、上海、广州、成都等方向动车组列车115列和宝鸡、安康、汉中、延安、榆林等方向普速旅客列车42列;成都局集团公司加开去往西安、广州、峨眉、广元等方向夜间高铁12列;昆明局集团公司加开大理、丽江、普者黑、保山、临沧、西双版纳等旅游热门方向动车组列车53列;兰州局集团公司加开银川至西安、兰州西至上海虹桥等方向动车组列车26列,对北京、广州、杭州、贵阳等方向22列动车组列车重联运行;乌鲁木齐局集团公司加开伊宁、奎屯、哈密、喀什等热门方向旅客列车50列,伊宁、克拉玛依、库尔勒、博乐等方向22列动车组列车重联运行。
哈尔滨局集团公司加开北京、天津、齐齐哈尔、绥芬河等方向旅客列车111列,重联动车组列车51列,对138列普速旅客列车加挂车辆;济南局集团公司加开北京、上海、济南、青岛、烟台、威海、菏泽等方向旅客列车85列,动车组列车重联或改大编组运行56列,加挂普速旅客列车车辆112辆;
南宁局集团公司加开旅客列车69列,重联动车组列车127列。
多项措施提升出行体验
据了解,自9月27日假期运输启动以来,截至9月6日,全国铁路累计发送旅客已超过1.6亿人次,日均发送旅客1686.2万人次,短途客流占61%,中长途客流占39%,其中9月29日发送旅客2009.8万人次,创单日旅客发送量历史新高。铁路12306候补购票兑现成功1101万单、1353万张车票,为旅客购票出行提供了便利。同时,铁路部门对节日物资及电煤、粮食、棉花等重点物资实行精准保供、优先运输,较好地服务了经济运行持续好转和人民群众假日生活。
而针对假期运输,各地铁路部门精心做好假日返程运输服务工作,落实便民利民举措,提升旅客出行体验。
太原局集团公司大同南站、平遥古城等车站增加引导力量,动态增开验证、安检通道,减少旅客排队等候时间。呼和浩特、昆明局集团公司优化适老化无障碍服务,保留人工检票、现金交易,让老年人和脱网人群出行更加顺畅。济南局集团公司青岛北站设置“急客通道”,为距开车15分钟内的旅客提供优先快速进站服务。
西安、武汉、广州局集团公司与市政交通部门建立联动机制,延长地铁运营时间、加开夜间公交、增调出租车,服务旅客出行“最后一公里”。兰州局集团公司及时受理重点旅客预约服务,开辟专用通道,提供专人引导、专区候车等温馨服务。沈阳、北京、郑州、南宁、昆明、乌鲁木齐局集团公司和青藏集团公司加大服务引导和乘降组织力度,在进出站口、站台、电梯等关键位置增加引导力量,确保旅客平安有序出行。
免责声明:该文章系本站转载,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。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、消费建议,仅供读者参考。